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健康管理>医院简介
急救常识
心肺复苏(CPR)
“生命链”被现代救护认为是最有效的现场急救手段。
“生命链”是指从“第一目击者”发现伤病者开始,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进行抢救的一系列行为构成的“链”,是四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包括①早期通路(呼救);②早期心肺复苏;③早期心脏除颤;④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现场心肺复苏是指伤病者在事发现场心搏、呼吸骤停时,由第一目击者为其施行基础生命支持(BLS)的救护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利用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使氧合的血液到脑部和心脏以维持生命。
(一)心肺复苏适应症
心肺复苏适用于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心跳、呼吸骤停的伤病者。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电击伤、挤压伤、踩踏伤、溺水、中毒等。
(二)心肺复苏操作程序
1、判断意识
轻轻拍打伤病者肩膀,高声呼喊;“喂,你怎么啦!”,婴儿可拍击足底等。
2、呼救
“快来人啊!来帮忙啊!我是救护员,快拨打急救电话‘120’”。呼救电话内容是:
(1)报告人姓名与电话号码;
(2)伤病者所在地的详细地址;
(3)伤病者人数及主要伤病情况;
(4)在得到急救中心答复后再挂断电话;
(5)在120必经之路等候、带路。
3、放置适当体位
迅速将伤病者放置于地面或地板上,取仰卧位,地面要求:平坦、坚硬、绝缘、通风。
4、畅通呼吸气道
检查气道包括口腔,如有松脱的牙齿、食物或呕吐物等,可用手指抠出。
打开气道:可选用仰头举颏法、仰头托颈法、托颌法。
开放气道时头后仰程度(即使伤病者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尽可能垂直于地面的角度):成人为90度,儿童为60度,婴儿为30度。
5、判断呼吸与心跳
(1)判断呼吸:采用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即看:伤病者胸部和上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听:伤病者有无出气声;感觉:救护者面颊贴近伤病者口鼻处感觉有无气体吹拂。
(2)判断心跳:成人及儿童判断心跳时可触摸颈动脉有无搏动;婴儿判断心跳时可触摸肱动脉有无搏动。
6、胸前区叩击
胸前区叩击是救护者在没有体外自动除颤仪(AED)的情况下,在现场对心室纤颤的伤病者实施除颤救护措施。
定位:同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即胸骨中下1/2处)
方法:一手握空心拳,另一手放置在叩击部位,空心拳手距离另一手背25-30厘米,用中等力量叩击二次。
7、人工呼吸
当伤病者呼吸骤停时,对成人或儿童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对婴儿可采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方法:救护者将放在伤病者前额的手的拇指、食指捏紧伤病者的鼻翼,并深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伤病者口唇周围,缓缓将气体吹入(吹气时间为1秒钟),吹气量为500-800毫升。以胸廓隆起为宜;吹气频率为10-12次/分钟。然后松开,呼气,紧接按上法再吹一次,即每次吹气两次。
8、胸外心脏按压
(1)部位:胸骨中下1/2处。
(2)方法:救护者两手掌根部重叠贴紧按压部位,十指相扣,掌心翘起,上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30次,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即1:1);按压深度:成人为4-5厘米,儿童为2-3厘米,婴儿为1-2厘米;按压频率100次/分钟。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之比为30:2(为一个循环)。
五个循环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判断一次呼吸与心跳。
9、观察效果
(1)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①瞳孔:由大变小;
②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
③颈动脉搏动:颈动脉恢复搏动;
④神志:伤病者眼球能活动,对光反射恢复,手脚抽动,呻吟;
⑤自主呼吸:出现。
(2)心肺复苏的终止标准:
①伤病者自主呼吸及脉搏恢复;
②心肺复苏做了半小时,自主呼吸及脉搏仍未恢复;
③有他人或专业急救人员到场接替;
④有医生到场,确定伤病者已死亡。
点击数:6687   录入时间:2019-1-16   【打印此页】 【返回】
注: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图片与文字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急救方法
    下一篇:常见急救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