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医院简介
热点新闻
卫健委: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防范化解重大传染病风险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官方帐号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三大攻坚战之一。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两个“事关”点明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的重要性,并就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出了“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的12字总体要求。中国纪检监察杂志连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听他们讲一讲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有关要求及两会部署。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和参加全国两会湖北代表团审议时,针对疫情应对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短板和不足,明确了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总体原则、重点思路和重要举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效防控传染病提出若干重点举措。作为卫生健康部门,尤其要深入学习、深化认识,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落地。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有效预防、控制、化解、消除重大急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是切实履行法定职责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工程,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这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迫切需要。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传染病等重大疫情风险从未远去。近30年来,全球约出现新发传染病40多种,传播范围广、蔓延速度快、社会危害大,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点和难点领域。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织紧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为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这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丰富,除了需要应对传统安全风险,还要对生物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作出前瞻性部署。重大急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危害巨大,如果处置失当、应对失误,不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还会造成人心恐慌、社会不稳,消解经济社会多年建设成果。我们必须坚持底线思维,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
这是健全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及时稳妥处置重大突发新发传染病是其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爱国卫生运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稳步发展,成功防范和应对了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突发传染病疫情。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冲击力度前所未有,我们在沉着应对的同时,也要深刻反思,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为提升卫生健康治理能力提供可靠制度保障。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是一项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很强的改革任务,既要强化体系建设,又要着力从制度机制层面理顺关系、强化管理,依法、规范、有序推进。
加强公共卫生法治建设。以实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为契机,推动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快构建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权责明确、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疫情防控执法机制。普及公共卫生安全和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公民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用法的意识和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意识。
加强重大疫情应急指挥机制建设。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健全和优化平战结合的联防联控机制、上下联动的疫情应对机制,将地方党委政府治理优势和国家专业部门技术优势更好地结合,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强化部门间和区域联动机制,加强培训演练,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
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一是强化监测预警。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健全网络直报、舆情监测、医疗卫生人员报告、科研发现报告等多渠道疫情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提高重大公共卫生风险发现、报告、预警、响应和处置能力。二是完善功能定位。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设置,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强化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职责,督促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健全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健全完善待遇、考核、评价和激励等相关政策,增强一线疾控人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改革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统筹应急状态下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基地建设,打造重大疫情救治国家队,提高区域性医疗保障能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筛查、防控和救治能力。加强重大传染病救治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传染病医院和综合医院传染病房、病床的投入,提升实验室能力,指导发热门诊规范化建设,预留足够扩容改造空间。将中医药融入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中西医协同应对传染病。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需要健全制度支撑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离不开与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密切相关的制度支撑和有关部门有力支持。以下三个方面尤为突出:
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启动等紧急情况下,医保经办机构提前预付部分资金,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完善医保异地即时结算制度,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等。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医保支付政策,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完善社会捐赠制度,做好捐赠物资分配和信息公开。
健全重大疫情应急物资保障制度。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要求,围绕打造医疗防治、物资储备、产能动员“三位一体”的物资保障体系,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品种、规模和结构,创新储备方式,优化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机制,确保重要应急物资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强传染病诊断、预测预警研究、诊断试剂研制、疫苗和药物研发的科研攻关工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现代医疗设备国产化,加快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等信息,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和资源调配等方面更好发挥助力和支撑作用。
点击数:5888   录入时间:2020-6-9   【打印此页】 【返回】
注: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图片与文字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